分類
文章查詢
文章標籤
每到季節轉換之時,可以說是居家日常的一項重大工程。不僅衣服、寢具要跟著更替,連家電用品也要依照天氣狀況輪番上場。這些來來回回的過程,並非一時半會能完成,至少得花上半天甚至2~3天,光是想像就心累。本篇文章將分享一些「居家換季對策」,幫助整理的過程中更輕鬆、有效率的進行收納。
若你有室內設計裝潢規劃的需求,歡迎填寫表單,跟設計師們討論呦➜【JP設計需求單】
收納空間總有極限,把不需要的物品清出來,能讓後續的收納有餘裕,空間才會真正「釋放」出來。斷捨離並不是要丟光所有東西,而是篩選出真正需要、值得保留的物品,以下提供3個斷捨離原則:
一年沒穿、沒用過的東西,通常未來也很少再用,可以果斷放手
泛黃、起毛球、變形的衣物;耗損過度的棉被或壞掉的家電,都該淘汰。
功能或樣式重複太多件的物品,保留常用或最喜歡的即可。
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丟東西,都是抱著搞不好哪天會用到的心態。但實際上真的被拿出來用的比例少之又少,反而白白佔據空間。與其讓這些物品繼續堆在角落,不如趁換季的時候,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需求,把有限的收納空間留給真正需要且會使用的東西。
分類整理是確保未來取用便利的關鍵。如果在同一個收納空間裡混放太多種類的物品,不僅會增加尋找的時間,還容易破壞原本的秩序。建議同一個收納區域盡量只放單一或少數幾類物品,並依照物品的屬性與使用情境來規劃位置。這樣不僅能迅速找到想要的東西,也能長期維持收納系統的規律。分享4個實用的分類原則
依照品項性質來分類,是換季收納中相當實用的方法。以衣物為例,可以先依種類分開,將上下衣、套裝、配件都各自獨立擺放,避免混在一起時不好找;也能依照穿衣情境來劃分,例如上班服、日常休閒、外出踏青…等,方便快速搭配。同樣的邏輯也能運用在其他日常用品上,透過分類建立更有秩序的收納方式,讓空間維持整齊,減少翻找的時間,使生活更有效率。
依家中區域來分類的目的在於讓使用動線更順暢,方便隨時取用,完美因應生活需求。舉例來說,臥室通常以衣物與寢具為主要收納重點,可以透過衣櫃分層或床下收納來因應換季更替;客廳或儲藏間則適合放置季節性家電或不常用的雜物。透過不同區域的明確規劃,不僅能讓物品各就各位,也能避免物品四處散落,讓需要時找不到的困擾降到最低。
物品的體積與重量同樣是收納時的重要考量。若為大型、笨重的物品,建議收在下層或靠近地面的空間,減少搬動負擔,避免高處收納帶來的安全風險。相對來說,輕便的物品就很適合安排在相較上層的空間,再依照使用頻率來細分擺放位置,這樣不但能讓整體空間配置更合理,也能讓取用時更加省力順手。
收納並沒有絕對的公式可循,以上幾種分類原則是需要交叉考量的。透過靈活的收納邏輯,打造出最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方式,節省未來換季的難度。
收納規劃方式百百種,在居家裝潢初期規劃時,可以透過系統櫃大致打造出符合需求的收納空間,但在日常使用上,仍建議善用各種實用的小工具,來補足細節、提升便利性,甚至讓物品的分類與識別更清楚。以下分享幾個居家超實用的收納小物:
最適合收納棉被、羽絨衣等體積龐大的物品。以抽出空氣的方式,大幅縮小佔用空間,同時防潮防塵或蟎蟲的問題。
方便用來存放季節性衣物,透明設計讓內容物一目了然,在季節交替時能幫助更快速地完成衣物的更換與交替,省去翻找的麻煩。
適合用來收納較輕便的小型物品,例如襪子、內衣褲等日常用品,透過分格設計讓每樣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,避免堆在一起混亂難找。
能有效利用垂直空間,讓一個衣架就能吊掛多件衣褲,大幅增加衣櫃的收納容量,同時避免衣物摺痕過多,取用更方便。
適合搭配收納箱、儲物籃使用,將內容物清楚標示出來,避免日後需要時還得一一打開確認。透過簡單的標記,就能快速辨識物品位置,讓換季整理更省時省力。
有些人可能會認為,做了裝潢就不需要再花心思在收納配置上。其實,裝潢所規劃的收納空間,只是個滿足大方向需求的框架;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,物品也會隨著時間與階段不斷增加或改變。惟有透過自己的收納原則與日常調整,才能讓這個框架真正符合生活。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正在為換季困擾而煩惱的你,從中建立適合的收納秩序,使未來在不同季節、不同階段需求時,都能輕鬆且有效率的進行應對。
若你有室內設計裝潢規劃的需求,歡迎填寫表單,跟設計師們討論呦➜【JP設計需求單】
編 / Junpin Design
客廳可以說是一個家中最容易受到矚目,以及家人平時較長停留的區域,所以在客廳的傢俱尺寸規劃也會顯得格外重要。客廳當中我們一定會擺放的傢俱就是沙發,那沙發的尺寸可以以沙發背牆的長度來計算,最好是佔據牆面的3/4就可以了,這樣會讓空間看起來不那麼擁擠,也會讓整體比例較為和諧舒適。而沙發深度的話,一般會落在80-110公分,選擇時可看與電視櫃的距離,建議距離2.5-4公尺會是最舒適的距離。